
類型:現代言情
大?。?span>10MB
時間:2024/06/13 14:24:08
內容概述:年代+家長里短+奮斗勵志的小說《東北一家人》是由作...
日子過得飛快,轉眼農歷11月19日馬上就要到了。這冬月時節,東北天寒地凍,大家基本都在貓冬,沒有事情可忙。東北人很喜歡在這個時節準備婚禮。李老太為了這個婚禮,提前一個月就開始忙了。田家的第一門親事,她一定要辦的體體面面的。作為媒人也是男方這邊的支客人的王寶,也沒閑著,里里外外的幫著忙乎。李老太太把300元彩禮錢準備好后,讓王寶代表給親家送了過去。當初訂婚答應買的縫紉機,田老太太也讓王寶托人,去供銷社買了一臺全新的,30元。還有提前讓田柱子和李榮到村里的張裁縫家縫制了兩套新衣服。那時候時興中山裝,倆人一人做了一套。田柱子的是深藍色的,李榮的是暗紅色的。衣服留在結婚的時候穿。還新縫制了兩套被子,大紅絨被面,繡著大大的喜字。結婚前幾天,李老太去趕集,買了六斤“里脊肉”,讓王寶給親家送過去??紤]讓誰去接親時,李老太的首選肯定是王寶,帶著田柱子的老叔,兩個人去都是能說會道的人。接親的馬車找兩個,一個是田柱子家自己的馬車,還有一個就是王寶家的。這結婚需要準備的禮,田老太太基本都考慮到了。倆人的婚房暫定在田家住的這兩間土坯房。田家一家八口人,現在都擠在這兩間土坯房里。生活確實不太方便,田老太太打算,明年春天一開春,就準備給田柱子蓋兩間新土房。地基都打好了,就在田家老宅的旁邊。田老太想,這兩家都住一個院子里,平時生活有個照應。兒子哪里不舒坦,過的緊巴了,自己還能幫襯幫襯。正日子前兩天,李家就給親戚朋友發婚禮邀請,帶口信了。正日子的前一天,已經陸續有客人上門了。幫著張羅的,來吃喝的都有。
田家那邊準備結婚,迎親。李家這邊也沒閑著。不過大部分都是李榮自己張羅。李榮開始收拾自己的東西,她知道,這個家屬于她的東西幾乎沒有。自己的衣服本來就沒幾件,母親也不會讓她帶走,應該要留給下面的妹妹們穿。自己就帶一套常穿的,再加上結婚做的兩套新衣服。也夠平時換洗了。當初答應的陪嫁,李家老太太看婆家準備新被褥了,就不打算給了。李榮也沒說什么。但是,那十尺的確良布,李榮是堅決要的,她知道家里就有現成的。李老太太沒辦法,忍痛割愛,把十尺布給了李榮子。李榮平常是不愛說話,挺老實,但是要是執拗起來,李老太太也拿她沒辦法。李榮把自己的東西歸攏歸攏,費了好大勁,勉強湊了兩個小包,用紅色的包袱皮包上,結婚當天要帶著。另外,李榮還準備了一個洗臉盆,紅色的,這個也是婚禮必須品,這個臉盆是父親瞞著母親偷偷到鄉里的供銷社給李榮買的。女兒結婚,作為父親,想給女兒一個真誠的祝福。李老太知道后,還埋怨了一頓李富,不該亂花錢,浪費。不過木已成舟,埋怨也沒用了。李榮準備了兩根蔥,用紅紙包上,還有一小捆粉條,用紅紙包上,這些都是結婚當天需要帶的。李榮知道家里的條件有限,母親又是只想著弟弟妹妹的人。但是,結婚這樣的大事情,李榮還是想盡量按照老禮,能準備的盡量準備好。也能保佑后面的日子順順當當。
結婚前三天,李老太太張羅了幾桌酒席,招待自己這方面的親戚,一方面能收點禮金。另外一方面,也找來親戚,商量一下送親的人員。女兒結婚,母親的是不能去送親的。所以,送親的人中,李老太太是不能去的。李榮現在有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,李老太太準備讓大弟弟和兩個妹妹都去。大弟弟去“押車”。另外,李榮還有三個叔叔,還有兩個姨,其中二姨(李榮二姨其實是李榮的親媽,她雖然一直和李榮以姨和外甥女的關系相處,李榮和這個“二姨”也不是那么親近。為了遵守母親不送親的老禮,她也不準備去了)也不能去。那就三個叔叔、老姨和李榮父親李富作為長輩代表去送親。李榮的二姨夫,還有李榮二姨家那十幾個孩子,選了兩三個。再加上李榮的舅舅。老老少少,選了十二個人,湊夠兩車人了。這陣勢足夠了,不丟面。李老太太心里想想,還是挺滿意的。
兩家都準備妥當了,就等著11月19日來迎親了。
1974年農歷11月19日這天,正好是1975年1月1日元旦。田柱子選的結婚日子很容易被記住。這天天氣晴朗,但是特別冷,零下30攝氏度。路上還有好多積雪,這積雪幾乎整個冬天都不會化。不過這個溫度對于東北人來說,已經習以為常了。
一大早,六點多,天還沒亮,老田家就開始忙碌起來。
首先要準備酒席。酒席的廚師,田老太太找了村上有名的廚師,自己家親叔伯姐姐的丈夫盧友順。這親戚里道的,肯定能盡心盡力做好。錢上,也能給便宜點。準備六個菜,那個年代物質比較匱乏,能有個六個菜已經不錯了。炸丸子、炒木耳、酸菜燉肉、土豆絲、炒花生米、燉蘿卜。其中酸菜、土豆、花生、蘿卜都是自家產的。木耳和肉是提前一個月,到集市上買的?;槎Y還有一樣不能少,那就是酒。大家基本喝的都是散裝白酒,度數都有五六十度。正日子前一天,來幫忙的親戚朋友中,一些中年婦女,基本就幫著摘菜、洗菜、切菜。廚師把能做的準備工作都做好。酒席用的鍋碗瓢盆,都是提前兩天從鄰居借的,酒席過后還得給人家還回去。老田家為人老實,做事踏實,所以鄉里鄉親的,都愿意來幫個忙。早上六點多,廚師已經開始忙活準備炒菜了。
幫忙活婚禮的主力,是一些小年輕的,沒結婚的小伙子們。通常,端
菜、倒酒、盛飯、洗碗、刷盤子、放鞭炮,都靠這些年輕人了。年長的,一般都聚在一起嘮嗑、抽煙、上禮金,等著吃飯了。“他三叔,柱子好福氣,聽說老李家那姑娘長得挺好看的,并且非常老實能干。”鄰居康大媽和田柱子的三叔說。“嗯,是啊,我哥和我嫂子挺有福氣,娶了個好兒媳婦。不過我家柱子也挺好,那聰明勁,咱村里誰也趕不上,腦子好使。別看悶聲不語的,心里有數。柱子也非常能干啊。以后這兩口子,日子錯不了。”三叔說道。“就是,就是。”大家附和著,聊得熱鬧。
屋子外面,準備接親的人,正忙著飲馬,套車,車上鋪上稻草,能讓坐車的人盡量暖和一些。帶頭的王寶,提前讓姐姐田老太太給備了兩盒“長白山”牌香煙。這個是要見到新娘子家的長輩才舍得給點一支。其他熟人見到的,一般都給卷好的旱煙。準備停當,就等著七點天放亮,出發接新娘子了。
馬上七點了,田老太太,就催著弟弟王寶趕緊出發。
“王寶,快點吧,趕早不趕晚。東西別落了。”田老太太說。田老太太今天穿的格外利落。暗紅色的棉衣,深藍色棉褲。頭發在腦后挽了一個發髻,她現在也不過四十歲而已。
田柱子今天穿上了之前做好的中山裝,棉布鞋。一下子比之前挺拔許多。今天的人多,又是自己的人生大事,田柱子緊張的昨天幾乎一夜未睡。一直以來,一切大事小情,幾乎都是母親操心做主,他知道,從今天開始,自己就要成家立業了,也要支撐起來一個家。一瞬間,他似乎從之前的少年,一下子步入了成年。不管做沒做好準備,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。人生就是這樣,總有一只無形的手,推著你前進。
正胡思亂想呢,突然田老太太推了一下兒子,說,“趕緊去接親了。記得今天接親回來,你一定要比你媳婦先進門。”這個話,田老太太已經囑咐過兒子好多次了。老人都說,結婚的時候,誰先進門,誰在這個家就說了算。田老太太還是想兒子以后能做主的,所以這一點,她特別堅持。
田柱子倒是不以為然。對于婚姻,他似乎還沒有什么概念,對于新婚妻子,他覺得李榮是個老實人,和自己性格比較像,田柱子甚至傾向于老婆管家。
接親的隊伍七點準時出發了。兩個馬車,田家去了三個人。田柱子的舅舅王寶和田柱子的老叔田榮。田柱子的老叔田榮,現在是村大隊書記,不久就從村里走出去調到縣里工作,后來自己下海經商,事業有成,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風云人物,田家的大家長。田柱子后來的生活得到老叔很多幫助,他把老叔視為一輩子的恩人。
村西頭到村東頭,大概二十分鐘的時間就到了。
馬車到了李榮家。王寶見著李榮的父親,趕緊給遞上香煙,“大哥,恭喜啊,來,抽一個,這個比卷的煙好抽。”“別客氣,我這還是習慣抽這老旱煙。你抽你你的。”李富憨憨的答道。王寶說,“哥,咱們這都抓點緊,趕早不趕晚,別誤了好時辰。”“是,是的。”李富連聲答道。趕緊招呼大家,抓緊上車。
李榮今天與以往相比,著重打扮了一下。腦后拖著兩根黑黑的大辮子,扎著紅頭繩,臉上擦了雪花膏,還抹了一些煙粉,皮膚白里透紅。身上穿著嶄新的深紅色中山裝。身材略顯豐滿。手里拿著兩個紅色包袱。還有一個“聚寶盆”(紅色洗臉盆),里面放著蔥和粉條。
“柱子,快接過來,扶你媳婦上車。”王寶催著田柱子。
“哦哦,好!”田柱子趕緊接過東西,放在馬車上。李榮上車前,回頭看了看,這個她生活了十八年的家。內心似乎沒有任何留戀。在這里生活十八年,沒有什么開心的事情。每天都是過的小心翼翼,生怕母親不開心。稍有做的不好的地方,母親就會責罵。父親只會默默的聽著,不說話。母親各種偏向弟弟妹妹,她已經習以為常了。
上車前,李老太太和李榮二姨一前一后都送了出來,李老太太很平靜,李榮二姨似乎比母親多了一些不舍。也許這就是血緣吧。若干年后,有了五個孩子的李榮,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,她慢慢理解了母親,理解了二姨。最終和自己內心進行了和解。不過,現在的李榮還沒有那種深刻的體會。此時,她表現的很淡然。她知道,踏出這個門,以后的日子,除了過年,禮節上回來看看父母,她不會輕易的再回這個家了。
接親的隊伍,回到田柱子家,已經快八點了,正好是吉時。大家陸續從馬車上跳下來。作為“押車”的大弟弟李大力,沒有下車。再來之前,李老太太已經交代過,必須要等給了紅包才能下車的。如果紅包錢數太少的話,也不能下車,這個車一定要壓穩了。這邊王寶趕緊把姐姐田老太太早上給包的紅包二十元錢,遞過來。李大力接過紅包,看看金額,達到了母親交代的金額要求,才肯下車。
下車后,開始放鞭炮。年輕人嘴里叼著煙,點了兩掛鞭,瞬間噼里啪啦的響起來,小孩子們跑前跑后的看熱鬧。臉凍得通紅,流著鼻涕,捂著耳朵,他們好像比新郎新娘還興奮。
田老太太和田柱子的爹田福從屋里迎了出來。王寶引導著李榮,說,“叫爹,叫娘。”李榮有點不好意思,低低的聲音,叫了句,“爹,娘。”
“哎,哎。”田老太太高興得眼睛笑成了一條縫。趕緊給了紅包。
田老太太又對李富說,“親家,趕緊進屋吧,這外面冷。”大家也是被凍得厲害,
跺著腳,搓著手,都陸續的進屋。本來田老太太還擔心兒媳婦會比兒子著急進屋,搶了兒子當家作主的位子。沒想到,李榮并沒有和田柱子爭,只是默默的跟在田柱子后面,一前一后進了屋,夫唱婦隨.這下子田老太太的心放下了。這個家以后肯定還是自己兒子做主了。
進了屋之后,新娘新郎要逐一拜見家里的長輩,給長輩點煙。田家是個大家族,之前,沒有大事,大家也基本沒聚在一起過。李榮之前也僅僅是過端午節和中秋節來過,不知道田家的家族人居然這么多。最年長的是田柱子的爺爺,今年七十多歲了,和田柱子的老叔田榮一起生活。田柱子的父親田福排行第二,上面的哥哥早逝。田福下面還有三個弟弟,田柱子的三叔田青,七叔田喜,老叔田榮。這個是田家大家族排名。這幾個叔叔現在也都各自有各自一大家子人。媒人王寶一一給李榮介紹,李榮一邊稱呼著,一邊給點煙,不會抽煙的,給奉茶。這算是一一認識過了。田家老太爺,田柱子的爺爺今天尤為高興。今天是自己大孫子大喜的日子,自己七十多歲了,身體還硬朗,再堅持幾年,估計還能見見第四代,見見重孫子。田老太爺見到孫媳婦給點煙,他接過來,馬上從兜里掏出一個紅包,包了20塊錢,遞給了孫媳婦。李榮不肯收,田老太爺說什么都不答應,必須讓李榮收下。最后是田柱子代李榮收下了這個紅包。“早生貴子,早生貴子,我好早點抱上重孫子。”老人家嘴里念叨著,李榮羞的滿臉通紅。
這邊,田老太太招呼著親家的人,趕緊上炕暖和一下。不一會兒,擺上炕桌,飯菜就陸續要上了。李榮家來了十幾個人,坐了兩桌。大家坐好,小年輕的,忙乎著上菜,上飯,倒酒。流水席就開始了。媒人王寶陪著親家李富喝酒,李富不勝酒力,一會兒就微醺了。李榮其他幾個叔叔和老姨也酒量不行,喝酒時間短了,這酒席自然就吃的快了。娘家人吃完,媒人王寶就張羅著,派馬車把人一個一個的給送回家。娘家人回家后,接下來是來道喜的親戚朋友開始吃飯。一般大家都是先寫完禮賬,再過來吃飯。這個年代,每個家庭的收入有限,來上禮帳的,一般也就一家拿出10元、20元的來上禮。來吃飯的幾乎是全家都來。都想著花了錢,多吃回去點。今天來了幾十個家庭,一百多號人,輪了四五輪,才基本吃完。
本來,要是村里其他人家結婚,小年輕的肯定要鬧哄到晚上七八點,鬧了洞房,才會收兵回家的。但是,今天這對新人,田柱子和李榮,一個比一個老實,不愛說話,平常幾乎不跟別人開玩笑。一說話,臉都紅,小年輕的也覺得這倆人無趣,禁不起開玩笑。所以,沒到天黑,大家就都陸續的回家了。剩下幾個鄰居,中年婦女,幫著收拾收拾碗筷,洗洗涮涮,之后把借來的鍋碗瓢盆給逐一還回去。收拾的差不多了,鄰居也都陸回家了,慢慢就剩下田家自己家里人了。
田柱子和李榮站了一天,到晚上,一口飯沒吃,一口水沒喝呢。田老太太心疼兒子,看大伙兒陸續走了。就給倆人盛了兩碗飯,又添了點菜,讓倆人趕緊吃點。
“謝謝媽!”李榮感激的拿著碗,望了望田老太太。
“謝啥,以后一家人了。結婚后好好過日子。互相體量,柱子嘴笨,你多擔待點。”田老太太說。
田柱子默默的拿著碗,吃著飯,啥也沒說。
三天后,是回門的時間。田柱子拿著田老太太給準備的禮物,兩包點心,兩瓶酒,帶著新婚的媳婦李榮,去岳父家回門。這次,他沒有讓母親代勞。他和李榮一起走在去李榮家的路上。東西都是田柱子一個人拿著。田柱子走的很快,李榮有點趕不上田柱子了。沒辦法,只能說了句,“你能不能慢點?”“嗯,好的。”田柱子放慢了腳步。之后又是一陣靜默。靜默,這是這對夫妻后面多年的相處方式。很多話,不用說,只需要做。做就可以了,互相的關懷,互相的付出,內心中裝著別人比自己多一點,這就是家人的感覺。
回門當天,李榮沒有選擇在家住,只是吃了個中午飯,他就和田柱子回家了?;亻T后,這個婚禮也算是正式辦完了。那個年代沒有結婚證,辦了婚禮,得到雙方家庭的認可,就算是正式結婚了。從此,田柱子和李榮,兩個人,組成了一個家庭,兩個人的家庭。若干年后,這兩人之家會成長為擁有二十個人的大家庭。他們會從吉林省的一個偏僻的農村,走向縣城,走向市里,走向只能在收音機里聽到過的北京。
周淮林梁瓔瓔最新章節-周淮林梁瓔瓔免費小說 作者:梁瓔瓔
重生后換個妻主結契的免費小說未刪節免費閱讀全文 作者:佚名
沈卿紀君夜徐硯池免費小說-奉旨承歡全文在線閱讀 作者:好景君須記
Copyright © 2010-2018 去買書ALL Right severed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